目前业界人士认为使用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,未来民众对于家庭光伏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。
随着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的迅速增加,光伏也正在遭遇和风电一样的厄运,在一些省份开始出现了弃光限电的现象,广大业主和开发商不得不对此问题重视起来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弃光率为7.8%,新疆兵团弃光率为8.1%,主要是由于当地的消纳能力不够, 送出通道正在建设。
相比之下,内蒙古的弃光限电问题较以往得到了改善,弃光率为1.10%。宁夏地区弃光率为1.10%, 青海地区弃光率为1.17%, 陕西省弃光率为0.7%,云南省弃光率为3.7%,西藏弃光率为2.4%。目前,i光伏平台通过对中国238个项目信息进行统计和电话咨询,发现在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间,中国甘肃、内蒙、新疆、青海、宁夏、西藏、云南、陕西8个省份的光伏电站正面临着弃光限电问题,全国平均弃光率达14%,最高地区甘肃省弃光率达到40.2%。这是因为内蒙古地区的限电主要集中在2015年2、3月份,由于春节期间全网负荷不大,按照电网要求会有部分限电,除此之外全区并无其他限电情况。其中甘肃省弃光限电最为突出,弃光率达到了40.2%,金昌和威武市限电情况最为严重;甘肃一直是中国限电较为严重的地区,主要是因为该省无法就地消纳日渐增多的光伏发电,送出通道容量有限,限电情况得不到有力改善。
尽管各省弃光限电具体原因不一,但核心原因还是受当地消纳能力不强、电网建设滞后、外送输电通道容量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,导致中国现有8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弃光限电有消息表示,阳光电源计划将年产量进一步提高至5GW,以满足2016年及以后预期的强劲需求。据了解,今年上半年,我国多晶硅市场价格呈现整体弱势下滑态势。
预计上半年进口量达到6万吨。国内多晶硅企业通过技改降低成本,优化产品质量,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。1至5月,我国从韩国累计进口多晶硅1.92万吨,占总进口量的39.1%。今年5月,多晶硅进口量更是在3、4月连续破万吨后,创年内新高达到11085吨。
成本下降也促使价格有进一步下滑的空间。受下半年市场需求旺盛等利好推动,多晶硅市场价格有望理性回升。
国内产量增加不断替代进口,预计下半年进口量为5万吨,环比减少16.7%。马海天表示,进口多晶硅的量价双重压制导致国内多晶硅企业库存高企,国内价格一路下滑几乎跌破成本线,进口倾销对国内市场造成的冲击愈演愈烈。据了解,今年前五月,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高达49146吨,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5.1%,月均进口量近万吨,并呈现逐月增加的态势。产业竞争力提升导致国内产品进一步替代进口,保障下游原材料稳定供应。
来自美、韩、德三国的多晶硅继续低价冲击,1至5月,累计进口均价为19.75美元/千克,同比下滑8.8%。在201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与下半年展望研讨会上,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表示,在下半年市场需求旺盛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,国内多晶硅市场价格有望理性回升。目前,15家在产企业基本都维持在满产状态,上半年平均开工率达到92%。全年总进口量为11万吨,较去年同比增长6.8%。
上半年国内多晶硅均价同比下滑20%以上,超过电池组件的价格10~15%的降幅,下游企业可以从国内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料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,今年上半年,我国国内多晶硅产量为7.78万吨,同比增加21.4%。
其中一季度产量3.73万吨,二季度产量4.05万吨。特变电工、洛阳中硅、四川永祥、新疆大全分别位列国内产量的第二到第四位
据了解,2014年前三季度,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实际仅有400兆瓦,而第四季度的抢装规模却超过600兆瓦。其中,电站327万千瓦,占82%。甘肃、青海、新疆的一些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弃光问题,主要是受开发布局不合理、配套电网建设不同步等因素影响,导致这些地区光伏电站消纳矛盾再度凸显。西部三省区弃光严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我国光伏新增装机约7~8吉瓦,累计装机达到35吉瓦。在青海光伏电力不考虑更大范围消纳的情况下,全省新增的光伏装机长期弃光限电问题将难以避免。今年第一季度,全国光伏电站满负荷小时数平均为294小时,上半年全国光伏电站满负荷小时数约为560小时。
尽管各地弃光限电原因不一,但基本都是受当地消纳能力不强、电网建设滞后、外送输电通道容量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。其中,电站926万千瓦,占82%,与去年基本持平。
而在这之中,弃光问题又尤为让人触目惊心。自2011年开始,我国光伏产业每年都会有一个抢装潮,在这之中,近两年又尤为明显。
其次为新疆,1至6月累计弃光电量4.63亿千瓦时。由于光伏电站建设周期短,往往导致电站建成,配套线路仍然滞后。
部分地区弃光比例高于省内平均值,有的地区弃光率达到15%左右,个别项目的弃光率甚至达到了30%~40%。据了解,今年第一季度,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备案容量1129万千瓦。受青海省内电力消纳市场规模限制,即使按照负荷保持两位数增长测算,到2020年,青海省内光伏消纳仍严重不足。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举办的201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与下半年展望研讨会上,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表示,今年1至6月,国家电网区域(不含蒙西)累计弃光电量达17.33亿千瓦时,全部集中在西北地区的甘肃、青海、新疆三个省区。
全国新增并网容量399万千瓦,内蒙古、甘肃、新疆位列前三位。应考虑更大范围消纳弃光现象并不是新问题。
虽然弃光严重,但有关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位居国网区域内新增光伏并网容量前三位的仍然是甘肃、青海、新疆三省区。我国光伏产业在今年上半年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,一些问题也在逐步暴露。
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工程师秦潇在本次研讨会上表示,青海海西、新疆哈密、甘肃北部等地区是今年弃光问题的重灾区。由于制造业领域利润率偏低,近年来,很多传统企业也开始在光伏应用领域投资。
然而,在政策环境日益向好、市场秩序逐步改善后,弃光问题却持续发酵。青海1至6月累计弃光电量1.28亿千瓦时。据了解,今年上半年,甘肃弃光问题最为突出,1到6月,累计弃光电量11.41亿千瓦时,占国网区域弃光电量的65.8%其次为新疆,1至6月累计弃光电量4.63亿千瓦时。
其中,电站926万千瓦,占82%,与去年基本持平。我国光伏产业在今年上半年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,一些问题也在逐步暴露。
今年第一季度,全国光伏电站满负荷小时数平均为294小时,上半年全国光伏电站满负荷小时数约为560小时。全国新增并网容量399万千瓦,内蒙古、甘肃、新疆位列前三位。
据了解,2014年前三季度,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实际仅有400兆瓦,而第四季度的抢装规模却超过600兆瓦。受青海省内电力消纳市场规模限制,即使按照负荷保持两位数增长测算,到2020年,青海省内光伏消纳仍严重不足。
网友点评
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